安全帽、个人防护产品年审中心:
安全帽
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。由帽壳、帽衬、下颏带、后箍等组成。
6.1.1帽壳
安全帽的帽壳包括帽舌、帽沿、**筋、透气孔、插座、栓衬带孔及下颏带挂座等。
a、帽舌:帽壳前部伸出的部分;
b、帽沿:帽壳除帽舌外周围伸出的部分;
c、**筋:用来增强帽壳**部强度的部分;
d、透气孔:帽壳上开的气孔;
e、插座:帽壳与帽衬及附件连接的插入结构;
f、连接孔:连接帽衬和帽壳的开孔。
6.1.2帽衬:帽壳内部部件的总称。包括帽箍**带、护带、托带、吸汗带、衬垫及栓绳等。
a、帽箍:绕头围部分起固定作用的带圈;
b、托带:与头**部直接接触的带子;
c、护带:托带上面另加的一层不接触头**的带子,起缓冲作用;
d、栓绳(带):连接托带和护带、帽衬和帽壳的绳(带);
e、吸汗带:包裹在帽箍外面的带状吸汗材料;
f、衬垫:帽箍和帽壳之间起缓冲作用的垫;
g、后箍:在帽箍后部加有可调节的箍;
h、帽衬接头:连接帽衬和帽壳的接头。
6.1.3下颏带:系在颏上的带子。
6.1.4锁紧卡:调节下颏带长短的卡具。
6.1.5插接:帽壳和帽衬采用插合联接的方式。
6.1.6栓接:帽壳和帽衬采用栓绳联接的方式。
6.1.7铆接:帽壳和帽衬采用铆钉铆合的方式。
国家技术监督局实施GB 2811-2006
6.2水平间距:安全帽在佩戴时,帽箍与帽壳周围空间任何水平点间的距离。
6.3垂直距离:安全帽在佩戴时,头**与帽壳内**之间的垂直距离(不包括**筋空间)。
6.4佩戴高度:安全帽佩戴时,帽箍底边至头**部的垂直距离。
6.5头模:试验安全帽时,使用的人头模型(见附录A)。
7、分类
各种安全帽按不同材料、外形、作业场所进行分类。
7.1材料分类:
7.1.1工程塑料:工程塑料主要分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两大类。主要用来制作安全帽帽壳、帽衬等,制作帽箍所用材料,当加入其他增塑、着色剂等材料时,要注意这些成分有无毒性,不要引起皮肤过敏或发炎。
应用在煤矿瓦斯矿井使用的塑料帽,应加防静电剂。
热固性材料可以和玻璃丝、维纶丝混合压制而成。
7.1.2橡胶料:像胶料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。不能用废胶和再生胶。
7.1.3纸胶料:纸胶料用木浆等原料调制。
7.1.4植物料:植物料有藤子、柳枝、竹子。
7.1.5防寒帽用料:防寒帽帽壳可用工程塑料、植物料制成,面料可用棉织品、化纤制品、羊剪绒、长毛绒、皮革、人造革、毛料等。帽衬里可用色织布、绒布、毛料等。
7.1.6帽衬带用料:棉、化纤。
7.1.7帽衬和**带栓绳用料:棉绳、化纤绳或棉、化纤混合绳。
7.1.8下颏带用料:棉织带或化纤带。
7.2外形分类:
无沿、小沿、卷边、中沿、大沿等。
7.3场所分类:
一般作业和特殊作业。
7.3.1测试要求:见表1。注:①Y表示一般作业类别的安全帽。